【一個覺醒的人,他的名字就叫佛;
一尊迷失的佛,他的名字就叫人。】

覺察有兩種形態:一是insight,譯為“洞察”;另一種是awareness,譯為“覺醒”。

洞察是一種頓悟,一種很客觀的覺察,是一種“阿哈!”的經驗,它屬於理性的、頭腦的、思想的。

覺醒,是一種複蘇。它是我們內在、皮膚以內的世界,也是情感的、感官的、情緒的世界,是伴隨著情感和感覺的一種覺察。

無論是洞察或是覺醒,這兩條路都可以讓我們走向生命裡最高的智慧。不管我們選擇哪一條路,重要的是要做到全然——全然的洞察或是全然的覺醒。

覺醒與洞察在生命潛能的旅途中是同等重要的。覺察並不是一個點,也不是一個平面,它是存在於三度空間之內的。第一度空間是它的寬廣度,第二度空間是它的深度,第三度空間則是它的時間。

覺察像是一個探照燈,你照到哪裡,他就會在哪個地方覺察到更多東西。

覺察是有選擇的,當你的內在執著於某一件事情時,你會拼命去鑽那個牛角尖,你會蒐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訊息,然後從這些訊息中挑出某些東西來證明自己內在的那個根源、那個想法是正確的。因此,在覺察中非常重要的,就是覺察那些我們平常避開的、逃避的、不願看到的、不願面對的、不願承認的。這個過程可能會有很多痛苦,因而,覺察需要極大的勇氣。

我們生命裡,常常會有這樣選擇性的覺察,當我們自覺是個溫和的人時,就可能避開自己的不滿、委屈與憤怒;當我覺得自己是個善良的人時,就可能會避開自私、我的需要和慾望。所以,覺察的第一度空間就是覺察自己平常所避開的。

在朋友之間有誤解的時候,如果你能向對方說:“剛才你誤會我了,我很難過、很生氣,也覺得很委屈,那是因為我很在乎你。對我而言,你是一個重要的人,我很珍惜我們的關係,所以我覺得受到傷害。我也害怕你真的就以為我是這樣的人,我害怕會失去你這個朋友、失去你對我的認同,我也害怕變得孤單。我想在我的生命裡,被別人認為是好人,對我的存在來講很重要。以前我不了解自己,腦子裡總是想'算了,在講下去也沒有用!'然後就讓自己離開,可是現在我想試著向你表達這份感受,希望你能知道這些。”如果你的覺察能夠做到這樣,而且也試著去做完整的表達,你整個生命會有很大不同。這就是覺察的第二度空間——覺察的深度。

覺察的第三度空間是時間,也就是說,當你和外界接觸時,是否留有一隻眼睛看自己生命裡的發生?稱之為無間的覺察。

覺察是無法速成的,只有下更多工夫,才能覺察得更廣、更深、更加的無間。

一個擁有真正自由的人,了解自己生命裡的每一個結果都是經過塔自由意識的選擇。這樣的人,將不再怨天尤人,不再將責任推給環境和別人,他會為自己的思想、情緒、人際關係、生命裡的每一個結果負起責任。這樣一個負責任的人,也不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壓力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覺醒的人迷失的佛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ochu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